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关工委

师者论坛丨第三期:当代书院与国学教育——筼筜书院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8-11-28浏览:1952

    日前,我院邀请到教育学院1979级校友、厦门筼筜书院院长王维生,为教院师生开展第三期师者论坛。王维生先生结合个人创办书院的经历、探索和实践,与同学们畅谈他的理念。

    王维生,厦门筼筜书院创院理事长、院长,厦门朱子书院创院院长,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中国公园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院学会“当代书院研究中心”主任,“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创立人与主办人,厦门理工学院客座教授,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

    今天,我想聊聊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书院这个话题,即当代书院与国学教育——筼筜书院的探索与实践。

    1书院的前世今生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机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邓洪波教授对书院一词解释过:“书院是中国私人开的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修书、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传播文化交流体制。书院的活动形式分别有讲书,记书,藏书,修书,四位一体。到了近代,虽然书院被现在的学校所替代,但是它作为一种精神指引,一直延续至今,影响至今。”

    从史学来看,书院的创办既非官学又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私学,它是时而融合于私学,时而融合于官学,又时而与官学形成鼎足之势的一个教育体制。最早的书院诞生于唐代,也就是唐玄宗时期的丽正书院和集贤书院,当时这两所书院的功能实际上不是教学,而是起着类似国家图书馆的一种作用。漳州的松洲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书院,由“开漳圣王”陈元光之子创办。期间也有建立起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等格局时代特色的书院,都对中国一定影响。

    2当代书院发展现状

    在厦门金砖会晤短短四天内,我所创建的筼筜书院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普京总统、彭丽媛女士与各国元首会晤的场所。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一定效果。
书院,恰恰是输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放到现在来讲,书院的功能就是三个。第一,书院是儒家的道场。第二,书院是传统文化研究和发展的阵地,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历史。。第三是中国书院的教学制度确实对今天的教育有所启发,让人们更加对传统书院抱有怀念和期望。
    2016年中央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因此书院的创办十分契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建设。

    3国学与国学教育

    对于国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他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就是心灵获得安慰的地方;精神信仰,就是心灵被寄托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国学。
从社会层面来讲,国学提供精神支柱。它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国学最后体现在人的新生,人的新生最后体现在一种人格的培养。你以什么样的心态,然后去追求一种游刃有余的人生。我想这是学国学必须要掌握的一种精神。大家将来人生路还很长。我们中国常常会忘记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要坚持自己的本土人格理想,多接地气。希望我以后有机会也出一本这样的书。这是我讲的当代教育与国学的基本情况。

    4筼筜书院的探索与实践

    当代书院的创立最重要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它的定位和初衷,你创办这个书院要做什么?第二是它的机制体制如何设定,才让它有可执行度。当时我们设计的时候我给设计师提出的筼筜书院的三个原则,叫“远看很传统,近看很现代,走进去很地道”。
我们从上海学习屋顶的构型,在上海浦东的九间堂别墅学习屋子屋顶设计;再者我们到泉州孔庙学习墙面设计,从那里寻找到了一些国学元素;并从当地的一些传统建筑中学到的房子元素和一些比较经典的一些窗花。这两者一结合就成了今天的筼筜书院。可以说,这也是为什么筼筜书院能成为金砖会议的活动场地。

    我们希望一直保持着这种态度:我们对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和发展。从建筑上我们要达到,那么从环境上,我们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核心思想,叫天人合一。
时至今日,我觉得国学教育除了经典的学习,文人仕士的学习以外,还要有文人生活方式的熏陶。提倡“国雅”的同时,当然不排斥对其它民族优秀文化的学习。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国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今天培养的应该是要有全球化格局的人,作为中国人民也要有全球化的格局,能够放眼望世界。依我看目前的状况是,各高校的论坛在国雅的教育方面还是集中在对中国传统文人生活方式也就是琴棋书画这方面的教育。
书院上可以成为国家外交名片,下可以成为市民精神家园。希望大家此行要记住这几句话:国学最终体现在人的心生,人的心生最终体现在人格的培养。

   知明行笃,吐纳交真 

    学生提问:在我认知中,书院的教学方式就是死记硬背,那这样受教育者无法很好的体悟国学文化内涵,不知道您怎么看?
师者点拨:我觉得教育系的同学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一点就通了。我们学过教育心理学,其中讲到,在人一生的发展中,3-13岁是记忆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按照心理学理论,3岁前没有记忆,3岁之后才有记忆,这个理论跟古人的学习是相契合的,要从启蒙教育开始,就要让他背。当然不是一定要死记硬背,但要多读多背,老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孩子积极性。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学老师、高中老师、大学老师去教小朋友却教不了的原因,还是需要学过幼儿教育的老师教才合适。我们的方法也是遵循两个统一的方式,以诵读的方式为主,加上很多趣味性的东西。以我们这些年的经验,小孩一年后能完整地记住并背诵一部经典,同时讲述他的看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