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建设  学术交流

学术讲座|教育学院学术论坛第二十一期--学生角色的过度外溢及其后果

时间:2023-11-01浏览:88

  10月25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高德胜教授受邀为我院师生开展题为“学生角色的过度外溢及其后果”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于科学会堂进行,由王伟宜老师主持,教育学院部分师生到场聆听。

高德胜教授以中小学学业负担问题为切入点,指出业内对中小学学业负担这一问题的思考总是停留在就事论事式的层面,但从角色边界的角度看,学生负担表面上看是学业负担,实际上更是角色负担。随后高教授深度探讨了人及其社会角色,并从角色的使用语境出发表明人是社会性存在,各种社会角色是人进入社会的途径。角色对人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但角色仍不能与人等同,同时,角色也可以伤害人。比如角色依附,即一个人离不开自身所据有的角色,成了角色的附属,这样就会对人的主体性造成伤害。

基于上述阐释,高教授对学生角色及其边界重点展开说明。在义务教育普遍实行的时代,学生角色带有强制指派性质,无论适应与否适龄儿童都要进入角色,而角色进入需要学校强情境支持以及个人禀赋发挥作用。此外,学生这类制度化的角色都是有边界的角色,有物理时空与心理边界之双重维度,在角色规范活动范围之内,是角色活动的天地。而学生角色的成立,即角色边界,需要以教师、同学等其他角色的呼应为条件,失去对应角色的呼应,学生角色也就不再成立。在学校住,学生是未成年人显著的社会角色;但在家庭生活中,子女、家庭成员是显著性角色,在学校情境中作为显著性角色的学生,此时此地则应该退隐。而现实是,未成年人一旦获得学生角色,这一角色就不再限于学校场域,而是外溢到家庭、社区、社会等诸多时空场域。

那么学生角色固化导致了怎样的后果呢?从学生角色本身来看,首先会导致角色负担沉重;其次会导致未成年人丰富、多维的角色简化为一维,而单一角色可能是一种发展桎梏;最后,学生角色固化会造成学生思维的终身伴随。而从其他角色来看,学生角色固化、外溢会对其他角色进行压制,尤其是对子女角色的遮蔽,当未成年人在家庭时空里依然是学生角色时,多数家长都主动或被动转换了角色,程度不同地脱离父母角色、进入学校老师的助教角色,作为学校教师的合作者,代表教师在家庭生活中辅导、督促、监管学生完成学生角色所应完成的学习与作业任务。同时,家庭场域性质也发生改变,即由有边界的生活时空变成了学校时空的延续与附属。

与此同时,高教授指出与学生角色的过度外溢相伴随的是学校的外溢以及教师角色的外溢。一方面,学校借助学生角色外溢所实现的伴随性外溢不限于家庭,还包括社区、社会。对于社区而言,学校通过对家庭的支配与控制,也间接实现了对社区的控制。对于社会而言,各种补习机构顺势而生,在正规学校教育之外,另建了一套“影子教育”系统。另一方面,教师角色也从学校外溢到社会与家庭之中;个人作为家庭成员,都是有家庭义务的,工作任务进入家庭之中,对家庭生活是一种干扰;而作为教师角色,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校内的学习与生活负责,还要对学生校外的生活与学习负责,造成教师工作与心理负担。

讲座的最后,在场多名师生踊跃提问,积极与高德胜教授探讨交流,高教授一一回应了各种问题并鼓励大家对相关问题进一步思考交流,如:学生角色外溢的根源是什么?学校是什么时候开始跨越学校边界进入家庭与社会场域的?整场讲座气氛热烈,在师生的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

学生负担一直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大难问题,本次讲座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学生负担进行阐释,高德胜教授对于角色与学生角色外溢及其后果的讲解兼具思想高度与理论深度,引发了我院师生对学生负担议题的深层次思考,有利于开拓大家的学术视野,丰富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