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科研1

长安山下教育午餐会|教育学院第三期:PISA的问卷框架:结构与内容

时间:2023-10-20浏览:10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引擎,而教育改革和评估则是推动教育进步的关键元素。1018日中午,“教育午餐会”第三期由我院陈国明老师及硕士研究生张萍、本科生余天琦带来主题为PISA的问卷框架:结构与内容”的分享。讲座于文科楼102举行,我院方光宝老师进行点评,学院部分师生到场聆听。

首先,余天琦同学为大家分享了PISA的概况、PISA的特点以及PISA反映的结果。对于PISA的概况部分,余天琦讲明PISA是一场组织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的评价研究项目,它旨在提供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指标,从调查中得出的指标显示了这些技能与各种人口、社会、经历和教育变量的关系,这些关于趋势的指标中的认知评估特点也具有周期性变化。在特点方面,第一,PISA的组织程序、抽样过程、工具编制程序都具有科学性;第二,PISA的政策影响力以及国际认可度不断提高、参与国数量不断增加,具有很强的权威性;第三,PISA呈现出其自身的发展性,它的主测领域定义不断发展,领域、测试方式及政策亦在创新。在PISA反映结构的分析部分,余天琦以PISA2018测试排名为例,得出“亚洲各国和地区的成绩总体分布呈现均匀分布趋势,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仅亚洲就占据四位”的结论,最后她着重分析了中国的测试结果,指出我国学生成绩优秀的背后是巨大的时间投入,与同水平国家相比,我国在为学生“减负”丰富课余活动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张萍同学向大家介绍了PISA问卷框架的结构与发展。从PISA背景问卷调查目的出发,张萍指出PISA测试的目的是改进教育政策而非筛选学生,而问卷的目的则是为了解释教育系统内部和教育系统之间的PISA结果提供背景,同时为额外的教育结构提供可靠和有效的测量,进一步为政策和研究提供信息。其次,张萍通过对于PISA问卷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以及其设计过程的详细阐释,回答了如何运用PISA问卷这一重要问题。在背景问卷设计过程中,张萍着重强调了建立问卷研究框架这一步骤,第一,问卷研究框架有其自身的设计依据,影响最大的是TIMSS学习机会模型,同时还有PISA理事会确定的政策研究优先领域以及OECD的教育指标系统(INES)框架;第二,要确定PISA问卷设计的初步框架,需要将INES框架与先前的研究基础和PISA理事会确定的政策优先领域相结合;第三,初步框架确定后,根据OECD提出的指导原则对政策相关研究领域潜在的研究主题进行界定和操作化;第四,问卷题目设计时应关注到开发者、基本要求以及提问方法;第五,进行问卷试测和题目特征分析。最后,张萍以PISA2018为例,介绍背景问卷的调查内容应包括学生背景建构、学校教育建构以及非认知和元认知建构三部分。

会议最后,陈国明老师为了对PISA问卷数据的获取与运用进行具体阐明,从基本概念与关系、PISA问卷及其数据的获取、PISA问卷数据的简单运用三方面进行阐释。在介绍的一开始,陈国明老师分别介绍了“类别、建构/议题、模块、概念/构念、测量/变量/指标、题目、指标、综合分数/指数”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此外,陈国明老师亲自演示了PISA问卷数据的简单运用,即基于PISA Data Explorer的数据探索,具有Select Criteria, Select VariablesEdit Reports, Build Reports四个步骤。

本次讲座使同学们对PISA有了深入了解,还探讨了其问卷框架的结构与发展,以及PISA问卷数据的获取与运用,为学院师生打开了教育改革和评估的新视野。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了解PISA的问卷结构和数据运用对于我们作为未来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至关重要。此次讲座中的各位师生不仅仅是听众,更是探索者,是对教育的追求者。我们热切欢迎更多志同道合之士加入教育午餐会,与我们一起探索教育的奥秘,为改善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期待与各位共同探索更多的教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