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建设  学术交流

学术讲座|教育学院学术论坛第十九期--放手儿童,发现儿童

时间:2023-10-18浏览:92

导言: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生来就是活泼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进一步认识儿童意图,理解儿童游戏,明确教师角色,我院特邀“读懂儿童”教育研究院培训中心主任郝振博老师为我院师生开展“放手儿童,发现儿童”主题论坛。见贤思齐,与时俱进,方能在理论的基础上脚踏实地。

本学术论坛于914日晚文科楼402教室举行,部分学前教育本科、硕士研究生参加讲座。儿童主动学习高级培训师,儿童观察评价COA首席导师、高级培训师郝振博老师主讲。

首先,郝振博老师介绍了儿童自主游戏的架构和意义。自主游戏是由环境创设、组织实施、家园共育、观察评价、师幼互动组合而成。其中,关于“家园共育”方面,郝老师指出家长之所以会认为孩子在幼儿园“除了玩,其他什么都没学会”是因为教师和家长缺乏更深刻的沟通,由此对幼儿园教育产生了误解。他认为,如果教师能够对每一位幼儿制定成长报告,并且与家长定期进行一对一沟通,就能够有效地消除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误解,从而更加理解教师的工作。谈到幼儿园游戏“组织实施”现状郝老师团队发现,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幼儿纯玩的时间不够。因为在活动中还要涉及到孩子对计划的制定和结尾的收拾整理玩具,留给幼儿真正进行游戏的时间可能只有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而关于幼儿自主游戏的意义,郝老师认为因为孩子想这么玩”,他们在游戏中能够做平时在家里干不了的事情。

而后,郝振博老师对幼儿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和价值展开了说明,这也将本次的讲座氛围推向高潮。郝老师的团队呈现了各种案例,有视频分享也有提问假设,使在场的同学们更加深刻地领悟了自主游戏当中教师的身份和作用。在自主游戏开展前,教师可对环境创设进行改造,要做到“还权儿童,丰富材料”。环境创设应从幼儿的视角出发,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游戏,他特别强调,如果游戏环境中的空间和材料都足够丰富,就不会出现幼儿因争抢玩具而发生的争执打闹,空间和材料的支持对幼儿来说已经是最大的支持。其次,要注意“儿童意图”的中心地位,游戏应该由孩子的游戏意图来推动其进行。在游戏中,师幼互动不能忽视儿童的意图,切记不要把幼儿的问题复杂化,有时幼儿的问题仅仅是向教师提出求助,教师不妨用描述来替代提问,便是对幼儿最大的情感支持。郝老师团队在走访各地幼儿园的过程中,发现了部分幼儿在“医院”“奶茶店”之类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兴致不高,似乎并不喜欢这类型的游戏,但这又是广大幼儿园当中开设频次最高的游戏类型。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喜好,不开设他们不喜欢的游戏。最后,他建议幼儿园可以在教研会当中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与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记录下他们的活动瞬间,结合视频材料和观察记录表来分析幼儿的活动水平,运用“成长档案袋”等方式说服家长。

讲座临近尾声,郝振博老师邀请同学们提出问题共同展开探讨。同学们踊跃发言,围绕自己在幼儿园实践的经历提出幼儿自主游戏和教师支持策略相关的问题。郝老师知无不言,运用实际案例启发同学们的思考,讲座现场欢笑声不断,同时他也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同学表达了赞赏与期望。

本次讲座通过诙谐幽默的案例,生动形象的讲解加深了师生对幼儿“自主游戏”的印象,同时也指明了一条教师游戏指导的道路。也期待在讲座后有更多的师生关注到幼儿的游戏意图,走进幼儿内心,读懂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