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建设  学术交流

学术讲座|教育学院学术论坛第十五期--亚洲作为方法与教育网络治理

时间:2023-10-12浏览:10

  

    6月11日上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讲师,博士生导师,硕士课程主任,全球化、教育与工作研究小组负责人,大洋洲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会刊国际教育杂志:比较视角(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 : Comparative Perspective)主编,莫纳什大学出版社亚太教育书系责任编辑Dr.Philip Wing Keung Chan受邀为我院作题为“亚洲作为方法与教育网络治理”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于民主楼109举行,王伟宜副院长主持,学院部分师生到场参加。

    Philip教授从亚洲作为方法的研究背景、亚洲作为方法的实现及网络治理与磨合等方面展开陈述。首先,Philip教授指出中西方文化、经济、历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人均资源占有量有着显著不同,根植于西方世界的西方理论并不能解决全部的本土问题,亚洲作为方法强调用本土的理论尝试解决本土问题,其潜力在于利用亚洲想象锚点的思想,调动亚洲多元历史经验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提供另类的视野和视角。

    随后,Philip教授为在场师生分享亚洲作为方法的相关书籍,并指出亚洲作为方法的操作运用有三个关键的概念,分别是转译、基本实体和相互参照,转译是“本土”和“外国”之间“谈判”和“融合”的过程,被转译对象要在异域土地上扎根,必然受制于现有社会力量,与深厚地方历史交涉,在漫长的“谈判”过程中嵌入社会空间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转译并非一个推翻另一个的行为,而是通过双向同时发生的。基本实体指的是每个国家、地区、城市、村庄都有自己的形态和地方历史,亚洲作为方法强调识别和分析西方各方面如何成为亚洲基础实体的内部。相互参照指的是梳理基础实体的内部历史变化,避免将任何国家、地区和文化判断为优于或低于其他国家、地区和文化,以便正确解释差异。

    在网络治理与磨合层面,Philip教授引用网络治理概念,网络治理是以相互依赖、资源交换等为特征的自组织和跨组织网络,正成为研究决策过程的重要范式。在谈到磨合时,Philip教授指出磨合即经过摩擦或冲突后达成合作,并用生动的实践案例进一步说明磨合对于理解中国政策进程的重要作用。在讲座的最后,Philip教授与在场师生展开互动,针对师生所提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建议,引发师生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