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探寻百位教育名家88 |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澜

时间:2021-10-08浏览:7506

为提升我部学子师范生素养,坚定教育初心,继续砥砺前行,我部开展“探寻百位教育名家”活动。在深入了解教育名家的过程中,把握时代教育发展命脉,完善自身教育理论体系。我部学子以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宣传教育名家,第88期由2020级教育学专业林楹楹同学为我们介绍教育家——叶澜


教育家资料卡




叶澜,1941年12月出生,中国著名教育家,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终身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等8所高校兼职教授、中央科教所兼职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等。首创并主持“新基础教育”研究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建设30余年,先后被评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


走进教育名家




1941年12月出生于上海;

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并留校工作;

1980-1982,赴前南斯拉夫萨可勒布大学教育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20世纪20年代末,叶澜深入上海调查,并发现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991-1995主持《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

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开始“新基础教育研究”,涵盖学校教育与管理多个领域,首创“生命·实践”的教育学探索,提出“生命关怀”的价值取向;

1997年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1世纪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时期,主持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

著有《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集》(主编,三联书店,1999年)、《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走出低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技出版社,1990年);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多次获国家奖、省部级奖。





思想荟萃




01


相遇不负,生命留痕

“真正人的教育,是充满着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教育不是简单的现存知识直接传递的过程,而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的过程,只有有了这种生命的沟通,才能深刻地实现对生命发展的影响”。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的宗旨是从激发课堂、班级和学校的生命活力三个层次的视角入手、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实现生命为核心的价值观念转变




02


“生命·实践”之教育信条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这是“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关于教育的总述,即教育的直接对象永远是一个个具体的、有生命的个体。这是中国教育学百年建设的当代成就,是华东师范大学几代教育学人接力研究成果、是叶澜教授三十余年的教育心血与研究结晶。


03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实现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体现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特质是叶澜教授对教育是什么的中国式表达。其中“教天地人事”是用大自然和人类文明的财富,丰富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教育中认识外部世界,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等重要的基础性任务;“育生命自觉”是教育中指向内在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使命,主要包括:热爱生命和生活,悦纳自我,具有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具有反思自我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在人生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信念和能力,具有策划人生、主动把握时机、掌握自我命运的意识与能力。




04


课堂教学,合作共生

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推进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课堂教学中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不是主客、主次、中心和边缘的关系,而是协同依存、交互反馈的合作共生体

叶澜教授之课堂教学七条:

①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时间不得少于三分之一,结构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

②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③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

④培养学生的质疑和问难。

⑤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⑥实现学生的“书本世界”和 “生活世界”的沟。

⑦注意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构建。




感悟与收获



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了解叶澜教授的教育研究之时总能和自己所学的知识“沟通”,无论是教育概论还是教育研究方法,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新基础教育”,提倡教师在教育中要直面人、关心人,要有一种探索精神,要有一种自我超越的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研究是叶澜教授深入上海市教育结合教师群体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并依托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提出三“转换”、四“还给”、课堂教学七条、班级建设七条及好课五标准,为当代一线教师提供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我们在校师范生提供教育理论基础。


——2020级教育学专业 林楹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