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团学活动

探寻百位教育名家㊺ | 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典范——蒋梦麟

时间:2021-09-15浏览:991

为提升我部学子师范生素养,坚定教育初心,继续砥砺前行,我部开展“探寻百位教育名家”活动。在深入了解教育名家的过程中,把握时代教育发展命脉,完善自身教育理论体系。我部学子以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宣传教育名家,第45期由2019级教育学专业梁薇同学为我们介绍教育家——蒋梦麟

教育家资料卡




蒋梦麟(1886—1964),号孟邻,浙江余姚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蒋氏一生,涉猎教育行政和农村改革等诸多领域,其中,教育实践尤为出彩。在1919年到1945年期间,蒋梦麟先后执掌北京大学17年,是北大历届校长中任期最长的一位,期间蒋梦麟“一直把握着北大之舵,竭智尽能”,在他的努力下,“从民国十九年到二十六年的七年内,北大幸能平稳前进,仅仅偶尔调整帆篷而已。”


走进教育名家




1886年1月20日,生于浙江余姚蒋村。

1898年,入绍兴中西学堂,蔡元培正好是那里的“监督”(相当于校长)。

1899年随家迁往上海,入天主教学校读英文。1900年,因义和团运动起,举家迁回余姚,在余姚城某校习英文、算术。

1901年,到杭州一教会学校习英文,后因学潮全体学生离校。

1902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前身为求是学院),因闹学潮被列入黑名单,改名梦麟。

1903年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学习,次年中秀才。

1904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

1908年8月赴美留学。

1909年2月,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先习农学,后转学教育。

19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攻读哲学和教育学。1917年3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商务印书馆担任《教育杂志》编辑和《新教育》杂志主编,并协助孙中山制定实业计划。

1919年初,蒋梦麟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五四运动爆发后,受蔡元培委托,代理北大校长。同年9月,蔡元培返回北大,聘他为教育学教授兼总务长。

1920年,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与胡适共同发表《我们对学生的希望》。

1920年10月,蔡元培出国考察,蒋梦麟再次代理北大校务。

1923年,蔡元培因教育总长彭允彝干涉司法、蹂躏人权而羞与为伍、愤然辞职,蒋梦麟第三次担任代理校长职务。1927年,出任浙江临时政治会议委员兼秘书长,8月,任国立第三中山大学(1928年改为国立浙江大学)校长。

1928年,接替蔡元培出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大学院改为教育部后,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部长。任内制定并颁布《大学组织法》,取消单科大学的设置,整顿无良的私立大学,遏制住滥设大学及以教育谋取不义之财的现象。

1929年5月——1930年6月,兼任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商科)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杭州商业学校,即浙江工商大学)。

1930年12月,受蒋介石之聘,正式出任北大校长。

1937年在平津陷落后,北京大学奉国民政府教育部命令南迁长沙,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临时大学由长沙迁到昆明,改名为西南联大,由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组成的常务委员会来主持校务。1945年8月,蒋梦麟辞去北京大学校长,同时退出西南联大,由胡适继任。

1964年6月19日,因肝癌病逝于台湾台北,终年78岁。



思想荟萃




01


教育与政治

教育很难与政治相脱离。但蒋梦麟认为,教育对政治应采取分析和区别对待的态度,不能笼统地说“但管教育,不谈政治”。关于政治,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政党与政事,教育界不应当涉足与干涉,因为这类政治是经常变动的,若涉足于内,会影响教育和学校的稳定性;二是政论。这关系政治理论上的是非问题,应当辨明是非,主张正义,开展启蒙,养成民主政治之习惯,这是教育责无旁贷的天职。因此,他认为教育决不是培养不问政治的书呆子。总之,蒋梦麟认为,学者和知识分子应当展望未来,关注现实政治的重大问题,但却不能忘记自身的本职,是繁荣科学、发展学术。若不在学术上站住脚,那就不配谈什么改革政治。



(蒋梦麟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致力于“整饬纪律,发展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


02


教育理念

蒋梦麟指出,教育是一门科学,但它不属于纯粹科学或基础科学,而属于实践科学或应用科学。它不能离其他科学而独立。他指出了三方面:

1、教育为全生之科学;

2、教育为利群之科学;

3、教育为复杂之科学。

蒋梦麟认为要使社会进化,首先就要提倡科学和学术。他指出中国传统学术的三大弱点是:无系统;太重应用;太重古文字,知识不易普及。因此,他提出教育要改变这种弱点的方向是:

1、重视“论理学”(即逻辑学)和科学之方法;

2、提倡探究学问的精神上的兴趣;

3、革新文学。先求言文之接近,教育方能普及。


(在教育主张上,蒋梦麟认为教育的长远之计在于“取中国之国粹,调和世界近世之精神:定标准,立问题”,以培养“科学之精神”、“社会之自觉”为目标。)


03


个人价值与社会进步

尊重个人价值,发展个人天赋之特性,是蒋梦麟教育思想的核心。蒋梦麟特别强调个性教育的中心地位,他认为强调,新教育就是要培养“活泼泼的个人”,即需要:

1、养成独立不移之精神;

2、养成健全之人格;

3、养成精确明晰之思考力。

蒋梦麟认为个人生活的丰富程度与社会的开明进步成正比,“社会愈开明,则个人之生活愈丰富”。同时,健全的社会又需要健全的个人来组成。所以他主张社会进步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1、社会的文明能天天增加;

2、社会的“肚量”能包容新学说新思想;

3、大多数人民,能具有享受文化的权利,而这种权利又来自教育的普及。

(蒋梦麟: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人“享受人生所赐予之完满幸福”,要享受这种幸福,还需要社会的开明和进步。)


感悟与收获



1964年6月19日,蒋梦麟先生病逝于台湾台北。台湾《中央日报》这样评价蒋梦麟:孟邻先生去世了,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哀思,更是一个典范,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典范。而作为一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蒋梦麟的教育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的东西。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曾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蒋梦麟德育思想的核心要义正是倡导进化社会之人格教育,与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相契合。蒋梦麟先生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以及情感陶冶的育人方法等,对新时代走出德育知性化和功利化的困境,增强育人工作的实效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这次“宣传百名教育家”活动,使我受益良多。我们要认真学习蒋梦麟先生的教育思想,汲取其中的精华,为祖国教育建设添砖加瓦。


——2019级教育学专业 梁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