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探寻百位教育名家㉔ | 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之父——江阴骄子 顾明远

时间:2021-09-02浏览:2010

为提升我部学子师范生素养,坚定教育初心,继续砥砺前行,我部开展“探寻百位教育名家”活动。在深入了解教育名家的过程中,把握时代教育发展命脉,完善自身教育理论体系。我部学子以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宣传教育名家,第24期由2020级小学教育专业翁翔翊同学为我们介绍教育家——顾明远


“探寻百位教育名家”小讲堂

教育家资料卡




顾明远,1929年10月生,江苏江阴人,中共党员。苏联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毕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师大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名誉院长兼首席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教育比较、教育理论。发表中外学术论文200多篇,主编大型中外教育系列著作14种,共指导中外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名。自1974年以中国代表团顾问的身份赴法国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以来,多次赴日本、韩国、香港、美国、加拿大、巴西、西班牙、前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8年获曾宪梓师范教育一等奖,1999年被北京市授予人民教师称号



走进教育名家




1942年,十三岁的顾明远踏进了名校“江苏省立第九中学”的大门,在这所曾是江苏全省最高学府和教育中心的名校里,章臣顺、李成蹊、吴菊辰等几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在少年顾明远的心中埋下了从事教育的种子。

1949年,顾明远考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由此迎来了人生新的篇章。在北师大学习的两年,顾明远得到侯外庐、董渭川等各大名师的指点。

1951年8月下旬,顾明远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来到当时的苏联首都莫斯科,开始为期五年的学习深造。

1958年,留苏回国没两年的顾明远,被派到钱学森曾就读过的北师大附中工作。在北师大附中这四年的教育实践,让顾明远渐渐发现,苏联教育尽管有值得借鉴之处,但全盘照搬的结果必然是水土不服。

1964年,一次机缘巧合,顾明远参与创办教育刊物《外国教育动态》。这是一本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著作以及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动态等内容的杂志。从此,顾明远跳出国内和前苏联的圈子,开始触及到世界教育发展的脉搏。

1979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成立,顾明远出任所长。

1982年,新中国第一本比较教育专著和教材——《比较教育》的出版,作为主编之一的顾明远,在中国比较教育研究领域奠基人的地位由此确立。

1980年,教育部师范司委托北师大教育系为中等师范学校编写教育学教材。在比较教育的视野下,顾明远在这本原本并不起眼的中师《教育学》教材中,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这一当时轰动了整个教育界的观点。

1991年,顾明远再次撰文提出,“在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主人翁感。”

2001年,顾明远再次出任主编,开始了《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的编撰。

在中国现代教育的舞台上,现代教育理论、“主体客体统一论”、“比较教育理论”,是顾明远对中国教育理论的三大贡献。他还较早地将“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等现代教育理念引入中国。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每年,顾明远都会与夫人周蕖一起资助贫困山区的学子们。2003年,得知学生在宁夏六盘山办校后,顾明远又自掏腰包为当地的孩子设立奖学金,这一资助又是多年。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顾明远,一直关注着家乡江阴教育事业的点滴发展。早在1997年,顾明远就开始捐赠藏书藏品给母校南菁中学,并在老校区建有“顾明远书库”。母校高中校区迁址后,顾明远又陆续捐赠上万册图书,成立“明远书屋”。

2014年12月18日,顾明远被授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奖项——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顾明远这位“学术无愧人师,德行堪为世范”的老教授,被业界一致誉为是“新中国当之无愧的人民教育家”





思想成就荟萃




01


比较教育研究之父

提及顾明远,很多人都会肃然起敬。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教授曾说他是中国教育的“大哥大”,是一个没有争议的人物、一个慈祥的老人。“如果顾明远先生把家中的聘书堆起来,肯定会比他本人高得多。”

顾明远说:“我年轻的时候,起初并不想当老师!”可当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走近他后,他开始爱上了教师生活。1949年,他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并被录取。1951年,他被派往苏联留学,赴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

5年后,顾明远学成回国,在北师大附中工作了四年。他认为,这四年是其真正走上教育探索之路的开始。在这里,他接触了很多优秀的教师,并认识到教育是艺术,是创造性的活动,还总结了关于教育的两条真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1962年,他回到北师大,开始从事教育学的教学,并在1964年参与了《外国教育动态》(后改名为《比较教育研究》)的创刊和编辑,因此走上了比较教育研究的道路


02


开创性研究

在此之前,中国长期只介绍外国教育,而没有对各国教育进行比较研究。顾明远是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催生了比较教育这门教育学科,他也因此曾担任世界比较教育联合会的主席(两位主席之一)。他的“主体客体统一论”,是指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这也是顾明远结合中国国情,对杜威的教育思想做出的创造性的发展。他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等观点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这些理论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教育的思想库。顾明远具有开创性的比较教育研究,打开了中国教育国际化的视野。改革开放以来,他参与了我国许多重大教育决策,比如“终身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就是他引入我国的

(学习要靠学生自己学,学生不是留声机、照相机。感兴趣的才会记下思考,学生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我们培养的目标,对象也是学生,所以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顾明远)


03


平和敦厚的长者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谦和、朴实、平易近人,顾明远就秉承了这种气质和作风。他从来不会轻易拒绝任何一个老师的请求——无论是请他去一所普通的学校讲学,还是为一个普通老师的著作写序。

顾明远的平和作风有许多佳话。据说曾经有一位小学生给他写信,向他诉说自己学习困难、成绩差、与同学关系不好、心情很忧郁的苦恼。顾明远多次去信开导,直至问题解决。至今,仍有不少中小学生给他写信,诉说自己学习上的压力、与家长的不和,甚至有想自杀的,他及时回信开导、安慰;有的学生经济困难,面临失学,他总是寄钱接济。给顾明远来信最多的还是教师。凡是来信,他都一一回复,特别是对第一线的教师。

为了拉近与基础教育的距离,他还经常参加各种义务的教育咨询活动,甚至走上街头摆摊设点,为家长教育子女释疑解惑。只要他一出现,他的摊前总是排满了长龙


爱的教育颂


美的教育颂


04


关心教师职业化

他非常关注教师的专业化问题。1989年,他有一次去外地出差,听到有人说中小学教师特别是没太多知识的农村教师根本就不是知识分子,他心里很不好受。回京后,他写了《必须使教师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文,提出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后来,经过他多年不懈的努力,1996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通过决议,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为中小学教师获得研究生学位开辟了道路。在他看来,让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是提升其社会地位的关键。这是他60年教育生涯中最感欣慰的两件事之一。另一件事是他从1986年开始,花了12年时间主编《中国教育大辞典》。他曾对人说过,这部800万字的大辞典,是他和夫人周老师一个一个字地看、一个一个字地改过的。

无论是呼吁为中小学教师设立教育硕士学位,还是主编《中国教育大辞典》,他最看重的就是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做实事。顾明远说,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提高教师的地位,而提高教师地位的关键是让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感悟与收获



通过这十几天来的网上收集资料,加深了我对顾明远老先生的认识,我仍记得最开始的相遇,便是我曾阅读过他的一本名为《我的教育探索──顾明远教育论文集》的书。那时候看完便深深吸引着我,那种独特的笔风,那种通俗易懂的话语很容易便让人吸收、接受。时隔半年,当得知要开展“宣传百名教育家”的教育活动时,我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顾明远。

这位老先生的学识就像是宝藏一样,层层剥开,越发现惊喜。现代教育理论、主体客体统一论、比较教育理论,是顾明远对中国教育理论的三大贡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两句话简单直白,确是金玉良言,在当时的教育界轰动一时。而“我把一生献给教育”这句话,更是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从一而终,为教育领域贡献自己的一生。

他曾说过:“我认为小学教育非常重要,是我们教育系统基础的基础。 小学教育应该打好三方面的基础。一是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础,二是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三是打好走向社会的基础。”以其简练的话语,概括出了小学教育的本质。还有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是教育工作者最需要突破的难关等等。

总而言之,本次实践活动意义颇丰,不仅提升了我们学生的探索教育能力,而且增长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兴趣


——2020级小学教育专业 翁翔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