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个性化培养周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一

时间:2023-06-27浏览:369


《真理、理性与隐喻:理解儿童哲学对话活动的三条进路》

 

626日上午,郑敏希老师为学前教育系学生开设了《真理、理性与隐喻:理解儿童哲学对话活动的三条进路》课程,200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课堂上,老师将理论与生动的阐述相结合,将儿童哲学的理论娓娓道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儿童哲学对话的三条进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通过对儿童哲学的认识形成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情感和专业信念。借助儿童故事等材料,使学生了解儿童的天性特点及思考儿童的认知特点和不同思维方式,体验并初步建立反思和批判儿童教育生活的思想态度,能够对现实儿童教育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进行适当的分析与讨论,使之不断获得认识、了解和重建儿童教育生活的意识、知识、能力与信念,形成一定的儿童哲学素养。

该课程坚持以儿童做哲学为核心理念,以探究共同体为基本方法,呈现出儿童中心、哲学思维、对话探究、民主团体四个特征。


 

《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字媒体技术素养,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系在个性化培养周向本专业学生开设了《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课程。课程于626日下午在田家炳楼606教室开展,由马子驎老师、刘爽老师和陈宏敏老师主讲,教育技术学系2021级、2022级部分本科生选修了该课程。

课堂中,马子驎老师首先向我们详细介绍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就微课与教学辅助、数媒静态设计比赛方向做了详细的介绍,并确定了本次课程的主体任务——制作相关研究项目,为明年参加比赛做准备;随后陈宏敏老师与刘爽老师在学生讨论环节给予相应指导,帮助学生确定参加的项目、作品主题与形式。

在课程进行中,学生认真阅读老师下发的要求,积极参与讨论,及时向老师提出问题。潘德美同学表示:“在这过程中,我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借此确定了比赛的研究方向,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创新能力,不断开掘新知,探索未知。”

 

 

 

 

《听天地国亲师之道,习笃志润物耕心法》

 

627日上午,毕世响老师于文科楼103教室开展《天地国亲师的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国琐谈》课程讲座,带领同学们探索中国人独特的文化模式、家庭模式、教育模式、生活模式等。在本门课程中,上课准时开始,学生按时到课,同时,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认真听讲。

课程当中,毕世响老师提到中国人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集中在我们中国人独特的文化之中。今天是科学和技术时代、网络信息时代,中国人怎么继续当中国人,这牵涉到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的眼光是天人合一的。天地君亲师改为天地国亲师,是由于清帝退位,没有皇帝了,这是中国伦理最大的变化。“爱国”不用特殊的教育,因为爱国是我们的基因里的东西,国家是我们中国人的神。

本门课程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什么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模式,指出“道理”是由圣人教给我们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需要教育的智慧。

微信图片_20230627114528


 

微信图片_20230627114544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627日上午,王海珊老师的课程《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于仓山校区文科楼101开设,教室坐得满满当当,课程收效甚好。

    王海珊老师以早期图画书阅读为主要阅读活动进行讲解。讲课突出重点,内容详细,条理清晰,细致入微。以悦读,慧读为主题通过具体举例讲解不同图画书让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效果。

    老师为人和蔼,课堂能与同学们互动,营造温馨的课堂气氛。课程内容从认识图画书讲起,讲解了图画书的界定、图画和文字有关系、图画书的特点、构成部分、功能、图画书的阅读价值等。她对理论现象解释的通俗易懂,并且见解独到深入,学识渊博,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热情,能够让学生在感受到知识的魅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实际能力。

    王海珊老师的教学内容广泛而深刻,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新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教师讲课中所流露出的热情与灵魂,能够深深地吸引和感动在座每一位同学。

 

 

《教育大数据让教与学从模糊走向精准》

 

627日上午,林木辉副教授在文科楼201教室进行了《教育大数据让教与学从模糊走向精准》课程讲座,吸引了全校200名学生听讲。课程从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入手介绍教学要素,重点阐述了教师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所需要的发挥的作用。在教育数字技术赋能学生发展上,重点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展开介绍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精准教学。

在“为什么”层面,他强调,因材施教是提升教与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基于大数据的学情分析能够有助于诊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实现精准化教学。在“是什么”层面,他指出,精准教学起初旨在通过设计测量过程来追踪小学生的学习表现并提供数据决策支持,后来则发展为用于评估任意给定的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框架。在“怎么做”层面,他通过举例“极课大数据”和“个性化学习系统”,生动的说明如何基于教育大数据开展精准的“教”和个性化的“学”。

最后林木辉副教授强调: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不仅需要大数据的技术支持,更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思维理念的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