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我部学子师范生素养,坚定教育初心,继续砥砺前行,我部开展“探寻百位教育名家”活动。在深入了解教育名家的过程中把握时代教育发展命脉,完善自身教育理论体系。我部学子以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宣传教育名家,第8期由“初心不改,童心依旧”实践队为我们介绍教育家——孙敬修。
“探寻百位教育名家”小讲堂
教育家资料卡
孙敬修(1901~1990),北京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讲故事专家。1921年毕业于京兆师范学校。曾任北京汇文第一小学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少年宫辅导员。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获全国热爱儿童荣誉奖。孙敬修长期悉心钻研儿童心理及儿童语言,在学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给儿童少年讲了几十年故事,被孩子们称作故事爷爷。
走进教育名家
一个世纪以前,孙敬修出生在北京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孙长清到非洲挖了三年的金汞,回国后不久就病逝了。从记事起,孙敬修就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十五岁那年,孙敬修考入了北平卢沟桥附近的京兆师范。1921年,20岁的孙敬修从京兆师范毕业,成了一名小学教员。一年后,他开始在美国的教会开办的汇文私立第一小学任教,一干就是35年。
1932年的一天,汇文一小接到了一个北平市教育局发来的通知,通知上说,北平广播电台邀请汇文一小的同学们到电台去做节目。那天,孙敬修亲自带着学生去了电台。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天,成了他一生中一个全新的起点。白天教书,下了课跑电台,晚上还常常饿着肚子做家教,这就是孙敬修每天的生活。
45年抗战胜利后孙敬修仍在北平广播电台广播,同时还参与出版儿童期刊(32开本);这个时期孙敬修为小朋友播讲的故事和教唱的儿歌不少都充满了对当时社会时弊的不满和对少年儿童的怜爱,如重新填词的歌曲好大的西北风......。
1956年6月1日,北京市少年宫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大会。这年秋天,孙敬修接到了北京市教育局的调令,开始在少年宫专职讲故事。
1990年3月5日,89岁的孙敬修与世长辞。在北京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他有了一个新家。在这个家里,陪伴他的除了老伴儿,还有一条孩子们送给他的红领巾。
思想荟萃
01
以事载道,诲人不倦
从20多岁起,孙敬修便以一个普通小学教师的身份,开始探索儿童教育事业。他那通俗浅显、自然亲切、形象生动、爱憎分明的语言,以鲜明的民族化、大众化色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儿童。他那亲切、和蔼、感人的声音,伴着孩子们的成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可尊敬的良师益友。经他用声音塑造的那一个栩栩如生的故事人物形象,永久地驻在孩子们的心间,使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和丑与恶。在千千万万的孩子们心目中,孙敬修是永远不老的“故事爷爷”。
02
把讲说故事当作艺术,把教育孩子当作事业。孙敬修一生讲了上万个故事。除自己创作之外,他还广泛借鉴古今中外民间故事的优秀素材,按照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缩写了大量趣味横生的故事,孩子们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乐趣,也明白了如何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由孙敬修播讲的系列儿童故事《西游记》,曾深受几代孩子们的喜爱,也是在孙敬修播讲的儿童系列故事中,最有代表性的系列故事之一,具有永久的欣赏价值和珍藏价值。他终生把给孩子们讲故事作为自己的事业,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他讲的故事生动有趣,声情并茂,影响了几代青少年。
实践感悟
也许,当今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孙敬修这个名字,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将他遗忘。相反,我们需要去了解,铭记这位教育伟人。
孙敬修爷爷长期悉心钻研儿童心理及儿童语言,在学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给儿童少年讲了几十年故事,被孩子们称作故事爷爷。他那通俗浅显、自然亲切、形象生动、爱憎分明的语言,以鲜明的民族化、大众化色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儿童。他那亲切、和蔼、感人的声音,伴着孩子们的成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可尊敬的良师益友。经他用声音塑造的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人物形象,永久地驻在孩子们的心间,使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和丑与恶。
孙敬修常说,我是个小蜡头儿,它烧了八十多年了,已经没有多大亮了,但是我要用这点儿光去照亮儿童们的心。是啊,爷爷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儿童教育事业,他太爱这份事业,太爱这群孩子,哪怕身体已经不堪重负了,他仍想要再发一份光,再燃一份热,他是值得我们永远去铭记去尊敬的人!
——“初心不改,童心依旧”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