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建设  学术交流

学术讲座|教育学院学术论坛第十一期—跨学科人才培养:如何可能?

时间:2023-06-01浏览:10


2023525午,教育学院邀请了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雅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为我院师生作题为“跨学科人才培养:如何可能?”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以线下形式进行,由王伟宜老师主持,教育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到场聆听。

首先陈洪捷教授追溯了“跨学科”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历程以此作为讲座切入点。接下来,陈教授聚焦于当下迅猛发展的跨学科趋势,如2022年我国研究生专业培养目录增加了“交叉学科”这一新门类,包括“智能科学与技术”、“密码”等等多个学科。此外,陈教授进一步剖析了这一发展趋势背后的动因: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即由模式Ⅰ逐渐转向模式Ⅱ,不再局限于特定学科框架,而是以应用情境为导向。

但是,跨学科培养人才是否可能呢?陈洪捷教授指出,众多想要培养跨学科人才得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这种现象在大学教学中尤为突出。对此,陈教授通过回顾“学科”这一概念的含义演变过程,强调现代的“学科”概念早已超越了原初的单一含义,融教学、研究、职业发展三者为一体。此外,陈洪捷教授还从知识、文化和组织三个不同维度阐释“学科”的内涵。其中,教授通过列举多个生动实例和援引比彻、格尔茨、马克思•韦伯、波兰尼等学者的观点,来说明学科如何影响学生群体的文化,进而论证了学术专业化和学术社会化是协调统一的。

基于以上铺垫,教授提出了跨学科现存的诸多困惑,如在专业化的训练中如何引入跨学科的原则?对此,陈教授尝试提供了消除以上困惑的可能方向:首先,学生必须系统学习一门学科,接受扎实的学科训练,以获得跨学科所必需的思维、洞见和能力;其次,跨学科培养应以“具有跨学科视野和潜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以“适当的学科+宽基础”为路径;最后,在落实到学校学科设置层面时,要将“选择性跨学科”与“规定性跨学科”相结合。

讲座的最后是答疑互动环节在场的多名教师和学生踊跃提问,积极与陈洪捷教授探讨交流。其中,我院一名教育学本科生发问:许多著名学者在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都有跨专业跨学科的经历,那应该如何把握学科专业深度和跨学科视野之间的平衡?对此,陈教授指出,本科阶段应夯实学科基础,抓住学术训练的关键期,才能为之后的研究生阶段跨学科跨专业锻造好“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