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微风裹挟着书香,在连江东岱中心小学的校园里轻轻流转。5月17日-18日,我院2022级、2023级未来卓越教师班前往东岱中心小学展开“整本书·读思达”活动,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陈昭志副教授、教育学系副主任邱心玫博士、6名未来卓越教师班学员、连江东岱中心小学校长蒋后强、副校长庄富雄以及42名东岱中心小学高年级学生共同参与活动。未来卓越教师班学员以《昆虫记》《伊索寓言》为媒,开启了别开生面的“整本书·读思达”活动,通过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凝聚知识星火,点亮了孩子们的阅读世界,也为未来教师发展搭建了实践成长的平台。
活动前,未来卓越教师班的同学们深入研读“读思达”教育理念,根据五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最终敲定《昆虫记》《伊索寓言》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文本。在教案打磨阶段,“小老师”们查阅海量资料,结合多媒体资源设计沉浸式教学场景,精心设计阅读单,多次开展组内试讲,互相观摩、提出改进建议,力求将阅读与思考、表达有机结合。
5月17日下午,2023级未来卓越教师班的同学们化身“自然引路人”,带领孩子们走进法布尔笔下的《昆虫记》。活动伊始,未来卓越教师班校内导师邱心玫为在场师生介绍了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涵义和“读思达”理念,为他们打开了“整本书·读思达”的知识大门。卓教成员张嘉蓉、林宁颖、林佳欣和张雅玥用细腻生动的语言描绘昆虫世界的奇妙,通过精美的图片、趣味盎然的动画将优雅的螳螂、勤劳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和神秘的蜘蛛一一展现。互动环节中,“小老师”们组织孩子们展开“虫”辩“蛛”锋辩论赛,就“蜘蛛是害处大还是益处大”展开激烈辩谈,并为双方的优秀辩手颁发了小奖品。活动最后,“小老师”们通过让孩子们想象一个没有昆虫的世界,来呼吁大家保护身边的小昆虫,保护这个因昆虫存在而显得多姿多彩的世界。
18日上午,2022级未来卓越教师班的同学们又带着《伊索寓言》走进课堂。这些流传千年的智慧故事,在钟婷玉和金润的演绎下焕发出新的生机。课前陈昭志副教授与东岱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分享学习经验,介绍团队来源,并细节描述了“读思达”阅读教学模式的魅力所在。课堂开始后,“小老师”们以“闯关游戏”为主线,结合伊索AI数字人、角色扮演、故事新编等创新形式,引导孩子们品味故事背后的哲理。当学生们化身为狡猾的狐狸、可爱的刺猬,在对话与表演中体会人性的善恶;当小组讨论时,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一句句充满童趣的见解让古老的寓言在新时代绽放出别样光彩。
两场精彩纷呈的阅读活动结束后,东岱中心小学庄富雄副校长从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气氛的掌控等维度,对活动进行了细致点评。他既肯定了“读思达”模式在激发阅读兴趣、培养思辨能力方面的显著成效,也指出了教学课件设计、课堂节奏把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未来卓越教师班的同学们认真聆听、虚心求教,把此次实践经验转化为专业成长的养分。最后庄校长还为未来卓越教师班同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意见,号召她们做“让学生乐于表达”的好教师。
此次“整本书·读思达活动,不仅为东岱中心小学的学生打开了深度阅读的大门,也让未来卓越教师班的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一页页翻动的书页间,流淌着年轻教育者对阅读教学的深刻思考;一声声稚嫩的发言声里,承载着对书籍知识的追求。相信在这样的探索与实践中,“读思达”的教育理念将持续生根发芽,为莘莘学子铺就一条通向知识殿堂的璀璨之路。
(教育学院2023级张嘉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