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入校园,鸣鹤拳韵展英姿
——田家炳楼701开启个性化培养周实践之旅
为深入贯彻和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推动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本校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4月2日下午,一场具有特殊意义和特色的个性化培养周课程在田家炳楼701开展。本次“非遗进校园:黄氏南少林鸣鹤拳”个性化培养课程,旨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入校园,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这一传统武术。课程吸引众多学子的积极参与,充分展现本校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兴趣和探索精神。
黄氏南少林鸣鹤拳,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武术精神。它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流派,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体现。本次课程特别邀请到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氏南少林鸣鹤拳械”传承人、学院学科与平台建设办公室主任李奇虎老师担任指导,他对鸣鹤拳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李奇虎老师将复杂的拳法技巧,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生动地传授给同学们。在他的指导下,同学们共同学习鸣鹤拳的精髓,感悟武术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现场氛围异常热烈,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充分展现鸣鹤拳这一传统武术的活力和魅力。
课程伊始,李奇虎老师首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黄氏南少林鸣鹤拳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他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资料,让同学们对这一古老的武术流派形成初步认识。随后,老师亲自进行部分招式示范,一招一式刚劲有力、行云流水,引得同学们阵阵惊叹。在示范过程中,李老师详细讲解每个招式的要点和发力技巧,让同学们更直观的感受鸣鹤拳的精髓。
理论讲解和示范之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分步骤跟练环节。在李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大家从基础动作学起,逐步掌握鸣鹤拳的技巧。虽然动作稍显生疏,但同学们的热情高涨,认真模仿老师的每一个动作,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现场充满欢声笑语。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练,同学们逐渐熟悉了鸣鹤拳的基本招式。在课程的最后阶段,同学们迎来自主完整实践环节。大家纷纷尝试将所学招式连贯起来,充分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此次“非遗进校园:黄氏南少林鸣鹤拳”个性化培养实践课程,为同学们提供亲身体验传统武术独特魅力的机会,更显著提升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意识。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课程,我们学到鸣鹤拳的基本招式,更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学校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
本次个性化培养周课程的成功举办,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鲜活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中,让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