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下午,教育学院邀请了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长吉教授为我院师生作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德树人的基本形象”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以线上会议进行,由王伟宜老师主持,教育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在线聆听。
讲座伊始,李长吉教授以自己审阅学生毕业论文的亲身经历为话题出发点,揭示了当前中国高校大学生在撰写论文时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理论框架部分多数引用的是西方国家的学术成果,而中国本土的、自创的学术理论却寥寥无几,突出了向内发掘、溯古思源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接下来便通过阐述立德树人的思想基础、何为立德、何为树人、何为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目标以及立德树人的实践诉求这六个步骤循序渐进地为我们全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德树人的基本形象。李长吉教授指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以及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都先后提及“立德树人”并表达了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目标的决心。对“立德树人”的孜孜追求背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支撑,包括伏羲画八卦、文王推周易等尚德的传统,以及历代强调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
关于立德树人的目标这一话题,李长吉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立德树人目标大体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分别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奋斗精神、家国情怀、品德修养、综合素质等层面,回答了教育活动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具体而言,在理想信念层面,立德树人要培养的是道德修养抵达天地境界的内圣外王之人;在价值追求层面,立德树人要培养的是遵道履德、追迹圣贤之人;在奋斗精神层面,立德树人要培养的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之人;在家国情怀层面,立德树人要培养的是襟怀天下、修齐治平之人;在品德修养层面,立德树人要培养的是恪守纲常、模范群伦之人;在综合素质层面,立德树人要培养的是术道兼修、明体达用之人。这六大指向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立德树人的目标体系。
此外,李长吉教授还从主要场所、首要责任人、核心资源以及支持性条件等方面对当下贯彻立德树人的实践诉求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重申立德树人是反思当下教育的历史之鉴,是指引未来教育的方向之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李长吉教授还与在线师生就道德教育与教化区别、古代立德树人思想如何与工业化社会人才培养有效融合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与交流。
作为中国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时刻不忘自己身上流淌的中华血脉,肩负起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贯通中国古今的教育追求的重任,既要用自己的教育行动帮助儿童立德树人,也要引导儿童自我立德树人。本次讲座通过“穿越历史”、借古鉴今的方式引起了我院师生对为何立德树人、何为立德树人以及如何立德树人的深刻反思,深化了我院师生对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了解与认知。
(供稿/教育学院 2022级硕士生巫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