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关工委

师者论坛丨第六期:漫谈中澳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前景

时间:2019-06-01浏览:2058


 

331日下午,福州华伦幼儿园园长叶凌云为我院师生开展第六期师者论坛。叶凌云老师结合中西方学前教育现状,与观众们分享其前景与建议。

 

澳大利亚的《澳洲学前教育纲要》(《The Early Years Learning Framework for Australia》)给孩子提出了三个愿景,belongingbeing&becoming

Belonging,归属感,人首先要有归属感。只有在清晰的归属感中,孩子才会有安全感,继而进行探索与求知。

Being,存在、做自己,人一辈子都在想如何做自己。对于孩子而言需要让他们充分地基于现实条件去应用所有感官去体验社会,发现自己是在社会的存在形式。

Becoming,成为,只有在了解自己,完成了自我人格的架构后,才会开始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以及思考能否成为社会希望你成为的人。

基于这三个愿景,我从孩子、老师、教学法三个方面与大家深入探讨。


Every child is born a learner.”在西方的教育理念中,他们都认为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基于这种观点,他们会让孩子自发地探索自主地学习。

 

但遗憾的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难免限制或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半世纪前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创始人罗里斯·马拉古齐创作的诗歌《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所控诉的内容至今仍会给我们一些共鸣。

作为一名幼儿工作者,我想我们有必要从个人做起,保护孩童的求知欲。我们应尊重孩童的天性,保护他们玩的权力。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会全面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在拥有夯实的教学理论上,教育工作者也应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在培养儿童能力的同时不扼制他们的天性,让自己成为一名教育艺术家。成为一名教育艺术家,我们得满足三个角色。 

观察者,做一个乐观派。这需要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孩子,以积极的目光看待他们。我们要相信孩子都是主动的学习者,适当地纠正孩子分心行为。

促进者,做一个催化剂。在观察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紧密地关注他们在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变化,给予他们正向的反馈。教师可以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间”中设置挑战或给予帮助,促进他们往下一个最近发展区成长。

共同学习者,做一个求知者。我国一直以来呼吁人民应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当你与孩子一起发现一起成长的时,你的知识储备也会随着和儿童的学习愈发得丰富。

 

玩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教师的职责则是尊重他们玩的权力。西方教育对于玩中学的实质归纳为有意识注意(Intentional attention)。老师必须有目的地介入、有想法地引导继而保证孩童在玩耍探索中得到有意义的教育。

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在探索中学习,运用生成式课程(emergent curriculum)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手段。在运用中,教师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话题是什么,但这可以不断激励儿童在新知识中进行学习。


本次讲座不仅为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分享了中西方教育理念区别与联系,还拓展他们对学前教育的眼界,引导其在学前专业的路上锐意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