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闽创育芯志愿服务队携手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一小学,为60名随迁子女打造“科技筑梦——3D打印公益课堂”。在这场充满创意与温暖的活动中,孩子们以鼠标为画笔、屏幕为画布,将奇思妙想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未来模型”,让科技从遥不可及的概念,变成可触碰、可感知的现实。
“3D打印能做什么?”志愿者通过一段生动的动画视频,向孩子们展示了这项技术的无穷潜力——从拔地而起的3D打印建筑,到医疗领域的仿生器官,再到孩子们手中的卡通玩偶,科技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3D One课堂上,志愿者化身“科技小老师”,以“搭积木”类比建模逻辑,让复杂操作变得生动易懂。在基础入门时,志愿者一句“点击六面体就像从积木盒里取方积木”,轻松解开建模第一步的神秘面纱;在创意升级环节,“给圆柱体加圆角让杯子拥有光滑杯口”的比喻,让抽象命令化作可感知的实操技巧。课堂中,孩子将数学课本中的“圆锥体”变身为顶部缀满“星星”的“生日帽”,还有孩子设计出“带滑梯的书包”,笑言“放学后能直接从书包滑回家”——童真与创意在键盘鼠标间肆意迸发,让科技课堂成为梦想生长的温床。
面对初次接触科技的随迁子女,志愿者们充分展现教育人的专业智慧,她们采用分层教学法,为基础较弱的孩子定制“一步一图”手绘教程,让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画面;通过高频心理赋能,一句“这个设计太有想法了!”让内向小女孩克服胆怯,主动上台分享创意;更建立长效联结机制,为孩子们发放印有志愿者联系方式的“科技护照”,承诺随时解答“科技小问号”,让科技启蒙从“一次性课堂”延伸为“持续性陪伴”。
科技的温度,藏在孩子们触摸模型时的惊叹里,也藏在教院学子俯身指导的身影中。我们始终相信:每一次用心的启蒙,都是种下一颗未来的种子。愿这些在科技阳光下成长的孩子,终将带着这份热爱,勇敢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