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余文森、龙安邦. 论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育学意义[J]. 课程·教材·教法, 2022(6).(CSSCI) 2.余文森、龙安邦. 提炼教学主张:名师专业成长的必修课[J]. 教育科学, 2022(2).(CSSCI) 3.金心红、龙安邦. 基于教学主张的名师成长[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29). 4.杨婉婷、龙安邦. 基础性校本课程的含义、价值与开发[J]. 教学与管理, 2021(12). 5.金心红、龙安邦. 教学论视野下高校“金课”的实现路径[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3). 6.龙安邦. 核心素养时代的学与教——基于知识发生史的考察[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5):51-57. 7.龙安邦,金心红. 学习共同体的基本内核[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9(6):49-54. 8.龙安邦,余文森.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变革70年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10):28-35. (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期全文转载) 9.龙安邦,黄甫全. 教育过程公平的三重进路[J]. 全球教育展望, 2019(8):62-71. (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20年第2期全文转载) 10.余文森,龙安邦. 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三大策略——以郑州市金水区为例[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3):15-17. 11.余文森,龙安邦,陈国平. 办学主张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J]. 福建教育, 2019(5):22-24. 12.龙安邦,余文森.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70年[J]. 课程·教材·教法, 2019(2):11-18.(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9期观点摘编) 13.龙安邦. 驳“因性施教”——兼论性别敏感教育[J]. 北京社会科学, 2018(3):22-31. (CSSCI) |